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3-03-15 09:46:03
阳春三月,春意萌动,万物向新。
两年多前,济宁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之列。但济宁人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站在新起点又有新追求——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发起动员令、冲锋号,向着文明城市标杆目标进军,展现孔孟之乡济宁人的文明风采。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升级版”,是更具示范性引领性的文明创建。今年,中央文明办将评选表彰首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表彰数量很少,而参与创建的城市却很多,前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有110多个,有不少还是连续多届的文明城市,可谓是“强手如林”。
能否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摘得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这一皇冠上的“明珠”?济宁人信心满怀,全力创建。
回看济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这次党代会提出了“跨入全省发展第一方阵,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打造美丽幸福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美丽幸福典范城市”题中应有之义,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也非常符合济宁市委提出的“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工作目标要求。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事争一流,唯旗是夺”,济宁人有这样的信心、决心和恒心,有这样的志气、士气和勇气。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济宁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经过多年的创建奋战,济宁已在城市基础设施及管理、交通秩序、市场秩序、人居环境、人文素养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初步形成了“人人彬彬有礼、户户和和美美、处处干干净净”的良好社会风尚。
同时,作为孔孟故里的济宁人,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也有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行为自觉,并已表现为“日用而不觉”;志愿服务、乐于助人、爱岗奉献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风尚已蔚然成风。
当然,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即便是有着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居民素养)。更何况,济宁离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还有不小的差距。
前几天,记者的两个朋友,一个在马路边上被逆行的外卖小哥撞倒,一个在小区被轿车蹭倒而受伤。可见,遵守交通秩序、礼让行人的交通意识还有待加强。
另外,小区绿化草皮死亡露地皮、人行道板破损、楼道墙面污损、墙皮脱落等居民生活环境还得不断改善;遛狗不拴绳、粪便不清理,电动车乱停乱放、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为还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问题看似小、看似简单,但想从根上根除却不容易,还需下大力气、使更猛的劲,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久久为功,全心全力予以解决。
说及这么多,大家最为关心的自然是,济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能有多大胜算?
其实,这个问题大家并不需要过多的关心。因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创建的过程就是精神文明建设、居民文明素养等不断提升的过程;就是城市生活功能和品质、城市生活秩序、市民文明行为等不断提升的过程。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翻过一座山,又来了一座更高的峰。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济宁人的新追求,承载着孔孟之乡人的共同期盼和愿望。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济宁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拿出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聚焦问题所在,朝着努力的方向使劲,更大力度推进共建共享。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含金量高、创建难度大。“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需要聚万众之心,举你我之力,需要人人参与、团结一心;需要从一言一行开始,从一举一动做起;需要善念在心,善行天下。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春暖花开,正是奋进之时。2022年度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实地考察即将启动;同时,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综合检测也很快来临。“两场大考”接踵而来,为了这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为了这座城市的形象声誉,也为了济宁人的这个文明大家庭,济宁人一起加油、一起努力、一起追梦吧!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吕光社 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7-6591156,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7-6591156,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