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2日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着力守正创新,不断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5月21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座谈会在山东济宁举行,国内文化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现场观摩、深度交流等形式,共谋文化“两创”的实践路径,共商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大计。
这样一场文化的盛会为何在济宁召开?背后既有对济宁文化“两创”成绩的肯定,也是当地进一步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的重大机遇。
【01】济宁实践
为什么是济宁?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个城市这些年推动文化“两创”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找到答案。
最近几年,济宁通过连续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第十三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对话平台,推动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力量。
2022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29位国家和省部级领导、8位外国政要和前政要、48位驻华使节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参会,22个国家和地区的879位学者嘉宾参与文化交流活动,45家境内外媒体的224名记者现场参与新闻报道,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济宁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新时代城市形象,在规格层次、举办方式、文化传播交流、全球全网宣传推广等方面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如果说这些搭建起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让人们看到了济宁坚持以品牌活动为载体,在推动儒家文化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等方面努力当好“排头兵”的努力,那么生活在当地的百姓则用更为鲜活的生活印记,呈现出文化“两创”融入时代、融入生活,并成为推动新时代济宁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的生动注解。
如今在济宁,人们可以在孔子博物馆里近距离观赏融合拓片制作、活字印刷等社教活动的《论语》主题展;可以在龙湾湖艺术小镇等新晋“网红打卡地”体验山东手造的智慧与乐趣;可以在微山湖上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领略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可以在全市277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幸福食堂”中,体会当地老年人如何实现物质、精神生活“双提升”,“吃得好”“精神好”。
事实上,在济宁,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近年来,济宁立足丰厚优秀传统文化优势,持续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地,激活儒家文化“源头活水”,释放文化“两创”蓬勃动力,走出了一条富有儒家文化特色的“两创”先行之路。
眼下,以示范片区为载体、以全面融入为主线、以重大活动为牵引、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济宁通过加强研究阐释、做好大众普及、深化交流互鉴、推进文旅融合等工作,让传统文化真正“新”起来、“活”起来、“兴”起来、“热”起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走新”又“入心”。
【02】再谋新篇
济宁传统文化焕发出活力和新生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对儒家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项目的大力普及推广。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常务副主席梁鑫华认为,十年来,济宁充分发挥儒家文化发源地的优势,在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持续用力,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应用于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文化治理等各领域,以新颖的表现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扣时代之需,贴近现实生活,满足百姓需要,激发起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草木于地面萌发的一刻,已在土下扎根准备许久。下力气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是做好“两创”工作的前提条件。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徐国宝认为,济宁在这方面既有不可替代的地域和资源优势,又拥有强大的研究团队,并搭建了高端研究平台。在此基础上,济宁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各方面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其“八个融入”和抓两头工作是济宁“两创”实践的亮点,应当认真加以总结提炼并扩大宣传推广的范围。
图/鲁源新村儒学美德示范街书房内正在展示的雕版印刷
儒家文化的滋养,为济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身处其中,人们便能感受到一种美好。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魏鹏举在发言中讲到济宁乡村中普遍建立的“和为贵”调解室和激励村民向上向善的“善行义举四德榜”,仅2022一年,“和为贵”调解室便调解纠纷16250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8.5%以上。魏鹏举认为,以调解室作为新时代文化系统和知识场域的载体,承担社会知识合理有序的继替、自觉和创造,完善以基层治理队伍和乡民为核心的身体文化资本,培养社会共同体意识,以此构建普遍遵循的乡村行为规范体系,增强广大乡民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自觉,构筑乡村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推动乡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守住城市的基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济宁将向世界展示更多的“古城新韵”。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作为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济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富集区。可以说,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这片人文沃土都值得深度耕作,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程中走在前,在齐鲁大地谱写出亮眼崭新的篇章。
正如济宁市委书记林红玉在致辞中所表示的,站在新的起点上,济宁市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点实施“六大工程”,通过实施文化“两创”展示工程、文明交流互鉴工程、文脉研究传承工程、文旅融合发展工程、文明实践融入工程、人才和名家培育工程,推动山东文化“两创”在全国树标杆、作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