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济宁新闻网
2022-10-11 10:25:10
(记者 刘长雨 王众 卞祥勋 郑春丽)“三秋”生产中,济宁各地新型农机大显身手,机械化作业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全市秋收面积超过7成。
在兖州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田里,两台收获机械来回穿梭,仅用一上午,就将30多亩的大豆和玉米收获完毕。
兖州区“红色农机”产业链党建联盟助企指导员李健表示:“玉米的行距是40公分,4行大豆的宽度是90公分。我们专门研发了1米6割台的大豆收获机,能完全将大豆进行收获,又不会碾压两边的玉米。”
今年,兖州区依托当地农机装备产业优势,通过党建引领,联合8家骨干农机企业成立“红色农机”产业链党建联盟,联合开发专用机具,有效提高复合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兖州区“红色农机”产业链党建联盟负责人刘计兵表示:“目前,新型研发的机具一共是五种新型的机械,作业效率也是非常高的。每天作业面积也能够达到一百亩以上,效率比以前的单种的净作面积高15%-20%。”
今年,嘉祥县玉米应收面积51.4万亩、大豆12万亩。县农机服务中心实施农机示范创新工程,依托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土地深松整地作业、农作物综合利用等项目开展“机收减损”、“机械深耕”、“机械打捆”、“精少量播种”等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推广应用。
嘉祥县大张楼镇刘集村村民周长生表示:“棒子长势也挺好,挺高兴。收棒子现在都有这些机器,也不用人掰了,比从前省事省多了。”
嘉祥县农机服务中心生产科副科长苏保涛表示:“以全县农机星级维修网点为依托,对联合收获机、拖拉机、小麦播种机,以及深耕深松等配套机具,按照分区域、分批次进行维修保养,确保机具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完善农机综合服务网络,依托农机化信息平台,统筹秋季农机化生产进度,合理调度机械开展跨区作业。”
最新农情数据显示,今年全市596.54万亩秋粮,已收获430.48万亩,占应收面积的72.16%。其中,玉米(纯作)应收410.73万亩,已收374.46万亩,占应收面积的91.17%;大豆(纯作)应收67.02万亩,已收27.64万亩,占应收面积的41.24%;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应收23.21万亩,已收7.92万亩,占应收面积的34.13%;甘薯应收33.39万亩,已收20.46万亩,占应收面积的61.27%;水稻应收59.91万亩,预计10月20日开始收获。花生应收42.1万亩,已全部收获完毕。全市小麦计划播种 535.83万亩,已播21.6万亩,占计划播种面积的4.03%。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7-6591156,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7-6591156,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