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济宁日报
2022-10-11 10:37:10
当前三秋生产已进入关键时期。济宁市从农村实际和农事需要出发,在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规范引导农民正常户外作业,全市秋季农业生产平稳有序推进。
10月7日,在嘉祥纸坊镇县坡村玉米田内,一排排玉米植株挺拔整齐,一个个玉米棒颗粒饱满,农机手驾驶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收割玉米秸秆、分拣玉米棒、秸秆粉碎还田等工序。一穗穗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玉米棒倾泻而出,很快就装满运粮车。收割机、运粮车来回穿梭,阵阵机器轰鸣在田间地头奏响了丰收的交响曲。镇村干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党员志愿者们在工作之余也加入到收割队伍中来,帮助农户联系采收设备、帮忙装车运输,确保颗粒归仓。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部门了解到,当前,秋收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秋粮种植悄然拉开了帷幕。截止到10月7日,济宁市应收秋粮596.54万亩,实收390.75万亩。其中,纯种玉米已收割面积占应收面积的85%,而水稻预计将于10月中下旬开镰收割。
“当前,秋作物已进入大面积收获阶段,要抓好秋作物收获和腾茬、晾晒烘干防霉变、田块准备工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介绍,对在田像玉米、大豆、地瓜和水稻等作物,要按照节气时令和作物成熟度,适时收获、腾茬,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同时,对已收获到手的作物,像玉米、大豆,要及时利用晴好天气,抓好晾晒、烘干工作,防止霉变。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晾晒的场所,像文化广场、各种场院等进行晾晒;充分利用一切可以烘干的设施设备,像烘干机(组)、烘干塔等,及时晾晒、烘干,降低收获物水分含量,做到优质安全保存。另外,各类地块都要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要求,做好平整土地、疏通沟渠、开挖排水沟等多项工作,使备播地块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良田标准,为机械进地播种作业做好准备。
为给农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农技指导服务,全市各级农技人员继续下沉一线,因苗因墒制宜、分类施策、加强中后期管理,通过田间现场会、明白纸等方式,“手把手”“面对面”开展好技术指导。“玉米晚收增产技术就是在不影响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为抓好玉米适期晚收,我们组织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引导群众适期晚收玉米,缩短玉米、小麦茬口期,确保玉米在最佳成熟期收获,小麦在最佳播种期播种。”工作人员介绍。
“目前,全县近30万亩水稻总体长势良好,据农技专家近期差点调查,穗实粒数、千粒重方面明显优于去年,预计收获时间在10月中下旬。”鱼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成立了11个“鱼台县三秋生产技术指导组”,明确干部包保职责,积极做好技术指导和帮扶。同时,县农技中心提前深入一线开展农机安全宣传培训,指导农机手做好“三秋”上阵机械的检修、调试和保养准备工作,确保“颗粒归仓”。
据介绍,济宁市先后下发相关文件,指导县市区认真完成今年105万亩深耕深松整地作业工作,改善耕地质量,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规范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备好各类农机,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95万千瓦,目前上阵机械中玉米播种机1.1万台,播种机4500余台;持续开展机收减损培训,已累计培训农机手4400余人。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队达到1000余支,组建了144支应急作业队,保障秋粮顺利收获。
秋收有条不紊地推进着,秋种也悄然拉开帷幕。“往年济宁市小麦最佳播种期是10月8日至15日,10月20日前后完成早、中茬小麦播种。今年要继续坚持这个适期范围,在保证墒情的基础上争时安排播期。”农技推广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秋种是小麦种植的基础环节,事关整个小麦生产大局,也是确保夏粮丰收和粮食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今年,全市小麦意向播种面积535.83万亩左右,较去年农情调度面积增加了8.83万亩。为全面提升小麦秋种播种质量,夯实种植基础,今年济宁市研究制定了《2022年全市小麦秋种技术意见》,坚持“绿色增产、提质增效”原则,适期、适墒、适量、适深保种植,优化品种布局、优良耕整质量,切实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促进冬前壮苗,增强全生育期抗逆减免灾能力,确保小麦丰收丰产。
记者 梁琨 通讯员 李超
王者东 张向东 摄影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7-6591156,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7-6591156,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