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4日讯 今年以来,在邹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邹城市医保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按照“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工作要求,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履行医疗保障服务职能,厚植为民情怀,让医疗保障托起群众稳稳幸福。
落实医保政策 筑牢群众幸福底线
持续提高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参保居民在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分别提高5%,由原来的80%、70%、55%分别提高到85%、75%、60%;降低居民医保住院起付标准,参保居民在一、二、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起付标准由原来的200元、500元、1000元分别降为100元、400元、800元;降低居民医保乙类药品自付比例,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执行国家、省统一的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药品目录中的乙类药品自付比例降低10%,与职工医保乙类药品自付比例一致。
简化异地就医政策,将8类异地就医人员整合简化2类,1月1日起,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证明材料、省内跨市异地就医备案流程,临时外出就医首先自付比例降低为10%以下,异地就医更便捷。
2019年在济宁市率先开展长期医疗护理保险探索实践,着力解决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难题,补齐民生保障短板。经过3年来的探索实践,累计支付资金496.15万元,惠及166名重度失能失智人员。
强化标准引领 优化升级医保服务
以国家级医疗保障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为平台,大力实施“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积极探索网格化治理“邹城经验”。改造提升1个市级医保服务大厅,建设完成21处医保服务站(16个镇街+5家市直医院),打造150家村级医保服务点,构建形成全市“1+21+N”城乡一体化医保服务网络,推动实现医保经办“市有厅、镇有站、村有点”。15分钟医保服务圈”试点建设站(点)运行以来,已服务群众5200余人次,办理医保报销结算、异地就医备案、参保信息查询等业务6500余件,真正让参保单位和参保群众享受到了“就近办、多点办、快捷办”的优质医保服务。
同时,选优配强各镇街、医疗机构医保站服务专职工作队伍,吸纳村医、村“两委”成员、网格员充实镇村兼职帮(代)办队伍,打造形成一支“政策懂、事项明、流程通、材料精”的服务力量,专兼配合实现医保经办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深化医保改革 创新医保治理效能
持续做好“互联网+”文章,不断做优做强“智慧云医保”平台,实现网上全链条“云服务”。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在市人民医院建成济宁市第一家专业化、标准化慢病服务中心。更好发挥全市11家首批“云药房”功能,畅通医院和药店“双通道”药品供给,打造“一云一中心N药房”的“1+1+N”慢病服务体系,并获评全国典型案例,被国家医保局发文推介。截至目前,已流转处方6.5万余张,提供服务1.7万余人次。
落实国家药品集采(胰岛素专项)中选结果和山东省级医用耗材集采结果落地执行,价格平均降幅分别达到48%、70%。持续推进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使用工作,加大线上线下宣传力度,方便群众就医用药。
开展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全市3家二级及以上医院,除中医理疗、康复、精神类疾病外,全部实行DIP付费结算,持续对医疗费用挤水分、调结构,实现医保基金收支平衡。2022年5月开始施行“中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共收治“中医日间病房”患者 75人,次均费用2823.22元,比普通住院患者人均节省总费用1000元,人均节省医保基金800元左右,实现了患者得实惠、医院能发展、医保可持续,创新医保支付“邹城模式”。
完善便民措施 提升群众获得感
充分发挥示范窗口作用,2021年2月3日获得全省第一批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窗口称号,以此为契机,通过树标准、建平台、优服务、提效能,着力在便民、利民服务上创先争优;为参保群众提供规范、标准、高效、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在济宁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开展的优秀服务单位和窗口评选中,邹城市医疗保障局被评选为“济宁市2021年度政务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积极拓展线上宣传渠道,开通官方抖音账号,微信公众号设立“医保知识会”“讲好群众身边的医保故事”等宣讲专栏,联合邹城市融媒体中心制作《医保政策我来讲》系列节目,创新编撰《医保政策百问百答手册》,以民意“5”来听、双联双创等为依托,组织各科室开展医保政策进村居、进企业、进广场、进“两定机构”等“四进”活动,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推动医保政策宣传覆盖“无死角”,切实提升政策知晓率,助力保障参保群众医疗保障权益。
聚焦基金监管 守好群众救命钱
共建共享,构建监管新格局。聘任21名基金监管社会监督员和60名基金稽核专家,基金监管力量进一步充实。
强化医保基金监管,保持打击欺诈骗保的高压态势。截至目前,共处理医药机构违规60例次,处理投诉举报6例;追回医保基金124.29万元,行政处罚1.28万元,暂停1家定点医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