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曲阜:馆校合作 孔子博物馆传统文化课程走进孔子中学

来源:齐鲁网

作者:王舒薇

2023-05-18 16:22:05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8日讯 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努力为学生们创造更多体验、实践、创造艺术的机会,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5月17日下午,孔子博物馆传统文化课程导师走进曲阜市鲁城街道孔子中学,为大家带来专题服饰课,通过讲授与体验让学生了解明代服饰特别是孔府旧藏服饰的知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孔子博物馆导师通过介绍明代衍圣公传世服饰,了解明代服饰发展、服饰艺术的艺术特点,让学生欣赏孔府服饰的色彩鲜艳、材质典型、纹饰华美、工艺精湛,知道孔府服饰是按照不同的礼仪用场穿着不同的服饰。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的传统服饰在发展过程中,就已被打上华夏文明的专有烙印,是中国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服饰通过纹饰、织金工艺、交领等不同,彰显着身份的差异,同时表达着不同的寓意。

最后,孔子博物馆导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补子,这是明代常服最为明显的等差标识。在明代,补子上的图案是补服礼法尊卑的符号化象征,根据百官品级的不同,来表现官员官职高低和地位高低。同时,补子上的图案还与中国传统神话的文化内涵有关,如太阳与鸟兽展示了等级观念,纹意为连接天上与人间的纽带,江崖海水纹表达了江山永固的希望。

在学生对服饰上补子的了解后,在孔子博物馆导师的指导下,大家以仙鹤为基础动手制作有关补子图案,制作完成后,大家还进行了展示互评,进一步加深了对补子文化的了解。

据了解,自孔子中学与孔子博物馆开展馆校合作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倾力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全方位、立体式育人新格局。

闪电新闻记者 王舒薇  通讯员 刘新红 张磊 程小龙 报道

[责任编辑:王舒薇 亓顺峰 梁延菊]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7-6591156,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7-6591156,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