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网
2022-06-12 13:37:06
近日,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官方和国家林草局官方网站发布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济宁市作为全球25个城市之一、全国7个城市之一、全省唯一城市,获得“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国际湿地城市是按照《湿地公约》决议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由各缔约国提名,经《湿地公约》常委会批准,颁发“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的城市。开展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工作是全球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的创新举措,旨在以创促建、提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湿地保护意识,倡导城市与湿地和谐共生理念,将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深度融合。
近年来,济宁以湿地保护修复为重点,以“林长制”为抓手,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围绕“一核引领、两环支撑、四轴驱动、多点推进”建设布局,提出到2025年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80%以上。当地推进城市湿地生态建设的同时,实施重要湿地保护修复。以环南四湖大生态带、重要河流水库和市级以上湿地公园为主体,实施南四湖湿地和23个湿地公园保护修复项目,创湿以来完成湿地保护修复20.33万亩。确定24项采煤塌陷地治理重大工程,以划方整平、挖深垫浅、生态治理、产业利用、充填平整、预治理六种模式,对常年积水重度煤炭塌陷新生湿地进行围湿造岸、植树种草,实施种植、养殖等综合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农林渔文旅”生态产业。截至目前,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45.52万亩。
济宁在全国较早制定小微湿地、湿地乡镇、湿地村居6项管理办法、建设标准。依托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制定《山东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采用野生动物AI声纹监测、视频监控、生态监测、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推进保护区智能巡护管理。先后观测到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的“青头潜鸭”越冬集群135只,占全球种群数量的近20%。组建自然资源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针对开采沉陷时空演变机理与效应、开采沉陷监测预警、开采沉陷区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科技问题,高水平开展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新技术、新模式研究。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7-6591156,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7-6591156,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