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15日讯 投资15亿元的“孔孟研学文创园”项目于近期开工建设。项目包括国学文化馆、六艺体验馆、综合服务中心,集研学体验、文创商品研发销售等功能于一体。
“文创园建成后,周边乡村文旅资源都将被激活。”邹城市有关负责人表示。
孟子故里山东济宁邹城市依托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自然生态资源,发挥文化产业的杠杆作用,实施“个十百千万”行动,启动创建1个5A级景区、培育10家农文旅融合型“小巨人”企业、扶持100个乡村精品文旅样板、培植1000家乡村文旅品质小店、激活乡村万众创业,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点燃一片璀璨之光。
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后,邹城市率先行动、主动作为,出台下发《邹城市“个十百千万”计划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市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集中利用3年时间,以文旅产业激活乡村万众创业。
据邹城市相关负责人介绍,着眼壮大文旅产业雁阵集群,当地投资8亿元建成使用的孟苑项目,是2022年山东省旅游发展的重要观摩点。同时,邹城市强力推进孟苑、两孟、峄山三大优势资源一体发展,创建5A级景区,投资50亿元盘活片区内建设用地、老村址,规划布局孟母小镇、九里花溪等项目,拉动项目投资近60亿元。
邹城市坚持大项目引领,落实“四个一”助企攀登措施,实施A级景区提升计划、农文旅企业孵化计划。过去5年来,当地先后建成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等投资3亿元以上的乡村文旅项目12个。
此外,邹城市坚持市场牵动原则,年列支100万元发放文化惠民消费券,年均拉动消费500余万元。当地提出“小微文旅产业园”理念,实施文旅创客行动,拟规划投资2亿元,建设10处“悦农家”消费集聚区、10处“后备箱”购物市场、10处“夜画邹城”乡村夜经济消费集聚区。
历史文化积淀,为邹城市留下诸多民俗文化遗产。为鼓励非遗传承人、能工巧匠等参与乡村手工艺创作,当地建立手造资源、项目产品、非遗名录3个“信息库”,推出邹鲁糊粮食茶、峄山松墨等手造产品128项,吸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0人。邹城市郭里镇爷娘庙村非遗传承人张扬创办的山东伏陶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年产值近1000万元。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乡村非遗项目的市场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依托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邹城市开设京东邹城文旅旗舰店,上线“一部手机游邹城”智慧平台,新发展电商专业村6处,发布24个系列300多种孟子文创IP,将文创延伸到乡土产品等领域。
邹城市还采取“文旅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发展大束蘑菇、看庄土豆、张庄大樱桃等乡土优质特产,擦亮地理标志,形成品牌溢价。石墙镇农民张兵投资5000万元创办的山东光头李记食品公司,借助乡村游东风,2021年冻干果蔬精加工实现产值790万元。同时,为做好“自然+文化”文章,当地将大洪沟村70余套农院、400亩土地整体流转,建成乡风大礼堂、集市街区和19套民俗小院、6幢大师工坊,打造乡村文旅综合体,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营业收入4000万元,所在镇被评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邹城市顺势而为,实施“千家旅栈”计划,市财政列支5000元至10万元不等的奖金,重点扶持1000家乡村文旅品质小店,已培育上磨石村“柿子红了小院”等品质小店180余个。